溝通是一種「乘數」的效果,與人相處,就要靠溝通。不要因為溝通不良,讓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無法發揮。溝通的基本方式,就是有一個「發訊者」、將訊息傳給「收訊者」,收訊者再反應一些回饋給發訊者。在這個模式中,收訊者的能力與發訊者的能力同樣重要。我相信「你聽的越仔細,就會越累」。我聽訊息比我講話累得多,培養自己「收訊」的能力,聽完了「累不累」是一個判斷的標準。累了,表示用心;不累,表示敷衍。
有關「收訊」能力的測驗,第一個是「講話時,有人會不會打斷?」打斷話的人既不禮貌也對自己不利,因為打斷別人說話,甚至以為知道接著別人要講什麼,可是90%都猜錯了,還有一點,就是有些人常常在聽到一個訊息時,因為裡面有批評的言辭,所以一聽到批評,就開始想該怎樣去辯護,下面的訊息就聽不進去了。好的收訊者要全神貫注的聆聽,其實閱讀也是一種收訊,須要全神貫注及去除心理包袱的虛心。
至於發訊者,「做簡報」是最頻繁的一種型式,口頭報告及演講都是做簡報的意思。發訊者的最大秘訣,就是要對訊息徹底瞭解,這個條件是沒有替代品的,你不徹底瞭解就沒用了,即使你是多麼口若懸河。第二就是要「知道對象」。絕大多數的時間是與不太認識的人溝通,要盡可能知道會方的背景、喜好及要解決的問題。
發訊者還要抓重點,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就是沒有重點的簡報。其次還要提醒自己隨時遵守時間。總之,溝通模式中無論是發訊者或收訊者,都是可以訓練的,這不是天生的天賦。我把與人溝通的層次分為三級,一個是Expressive(辭能達意),一個是Articulate(能言善道),還有就是Eloquent(辯才無礙)。
溝通的基本方式,就是有一個「發訊者」、將訊息傳給「收訊者」,收訊者再反應一些回饋給發訊者。溝通的意義為分享意見、訊息或態度,使發訊者與收訊者之間,產生某種程度共同了解「誰?」「說什麼?」「經由什麼管道?」「對象是誰?」「產生什麼效果?」「得到的回饋是什麼?」「有哪些噪音在干擾?」溝通是一種傳遞訊息的方法,使彼此了解,後面所衍生的效益想必每個人都有所了解。
人與人之間,隨著交往的時間增加,彼此開始願意與對方分享自己的內在世界,去碰觸別人的內心深處,亦邀請別人進入自己的內在世界。「要別人怎樣對你,自己先怎樣對別人。」「一張口開蓮花香;一雙手勤作善事;一顆心有情有義;一輩子歡喜自在。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