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,體育課為了測驗跑步的成績,同學按座號順序一組一組接受測驗,全力向終點處衝刺,總會看到老師站在終點處手握碼表,迅速按下接著告知每一組同學的成績。別人反應如何無從得知,但卻是個人生平第一次對於時間有了強烈的感受。從低年級至高年級的過程中,校慶運動會總是熱鬧滾滾,除了規模愈來愈大外,大會裁判人手一個碼表,場上選手沒有一個可以逃出它的法眼,謂為奇觀,印象深刻。
孩童到學校是為了求知,然而求知的過程中,每一個單元課程都有一定的教學進度,老師為了了解孩童的學習成效,總會安排大、小不同的評量方式,如隨堂考、定期考,藉機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,或實施個別的補救教學,以提高孩童的學習成效。隨堂考或定期考因受時間的限制,易造成孩童的緊張、呼吸急促而偶有考試失常的現象發生。此時手錶或時鐘卻扮演與碼表一樣的功能,分秒必爭,間接提醒時間的重要性,以及透露你可能考試題目會作答,卻礙於時間的關係,必須停止作答,而錯愕難奈!
小學課餘或放學後,喜愛與家人一同觀看木偶布袋戲,掌中戲對話新穎,劇情高潮迭起,總是目不轉睛,凝視電視機每一個畫面,深怕一個不留神的小動作,會遺漏精彩的畫面。但是再精彩的節目,畢竟有接近尾聲的時候,年紀小、不成熟總有一些幼稚的念頭,想把時鐘的分針、時針調慢一點,如此就不會意猶未盡,甚至影響盡情享受的興緻,無奈時間的流逝,是不爭的事實。
到了中年級之後,歸納自己喜歡吃的水果,大致有蘋果、蓮霧、梨子、橘子、李子、楊桃、葡萄…等。媽媽總是在飯後切一盤我喜歡吃的水果,任我大快朵頤,品嚐美食,但是天不從人願,總有無法盡情享受之憾,不是沒有就是不足,不然就是因為寫作業時間到,而無法好好的品嚐,讓我深深體會掌控時間的必要性。
觀看好影片確實是一項生活的享受,早期盛行影片租借,一次看完二、三十集,是輕而易舉的事。但是,時間往往會扮演掃興的角色,因為明明時間還很充裕,為何看到精彩處卻接近就寢時間,令人愕腕,無法相信。套句廣播常用話語:「時間的無情,帶走我們的感情,有緣下一次空中再會。」最能形容當時的情境,有時不禁自問:「為什麼規定、碼表、時鐘,如影隨形,無法令我們暢所欲行?」
感慨!媽媽、爸爸交代的話、老師的規定、朋友的吩咐,我們為什麼要言聽計從,無法反駁?他們是另一形式的緊箍咒,無法遁形?任何人都想自由(free),不受約束,然而,不限制的約束,真的好?這是見人見智的看法,無法一致,因為婆說婆有理、公說公有理,最後無疾而終。其實,適當的約束,是必要的。
任何一場公平的比賽,受到時間的限制是應該的,不可無限上綱,沒完沒了。社會秩序與紀律,也有一定的規範,否則誰也不信誰豈不是天下大亂?朋友之間,誠信與承諾,看似規範,卻明確建立搭起友誼橋樑的關鍵。媽媽、爸爸是負起督導與管教子女之責,豈可放任不管?天、地、君、親、師是古有明訓,師者佔有一定的份量,其開示不可不聽。
坦白來說,任何人皆不怕被約束,而是人已經受到很多無形的約束,還要忍受一些有形的約束,真的非常不人道。外國有一句諺語:「不自由,毋寧死。」可見自由的可貴,縱觀這一生很多人受到有形(如碼表、時鐘、規範)的限制,還要再受到規定、契約及其他言語的無形約束。到底人可不可以更灑脫、瀟灑一些?這完全依據個人當時情境與角色,會比較務實一點。
對於我而言,崇尚自由,正向思考,有些時候,仍然要做適當的妥協與應變,但不是無奈。有了正向,所以沒有悲觀的權利,與負面思維有連帶關係的,一律會在思考的行列中自動消失。再多的碼表、時鐘、規範,或許可以栓住人有形的舉止與行為,但卻無法因擁有正向行為而絆住,反而因為正向行為活絡心靈與思緒。人生因生活而開始,卻因正向而豐富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