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!為什麼會失控?反過來說,人為什麼不可以發洩情緒?或者說,怎麼樣的人情緒可以收放自如?記得某日,在生活中的某一個角落,親眼目睹有人因事忿忿不平,久久無法釋懷,想必他的心情一定壞透了。當下百思不解,到底是他無法控制情緒,抑或情緒操控了他?
情緒!為什麼會失控?反過來說,人為什麼不可以發洩情緒?或者說,怎麼樣的人情緒可以收放自如?記得某日,在生活中的某一個角落,親眼目睹有人因事忿忿不平,久久無法釋懷,想必他的心情一定壞透了。當下百思不解,到底是他無法控制情緒,抑或情緒操控了他?
感受是靈魂的語言。如果你想知道你對某件事情的真實想法,只要注意你對它的感受如何。要體悟到感受有時候很難,要承認更難。然而,你最高的真實便隱藏在你最深的感受裡。(以上摘錄自一本書的內容,它貼切觸動我心。)
依據教育百科對於關懷、體諒之意涵就是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使對方感到舒適滿意。誠如《紅樓夢.第五一回》:「你們固然不敢抱怨,未免想著我只顧疼這些小孫子孫女兒們,就不體貼你們這當家人了?」細心體會、領悟。及《紅樓夢.第三二回》:「連你的意思若體貼不著,就難就難怪你天天為我生氣了。」
溝通是一種「乘數」的效果,與人相處,就要靠溝通。不要因為溝通不良,讓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無法發揮。溝通的基本方式,就是有一個「發訊者」、將訊息傳給「收訊者」,收訊者再反應一些回饋給發訊者。在這個模式中,收訊者的能力與發訊者的能力同樣重要。我相信「你聽的越仔細,就會越累」。我聽訊息比我講話累得多,培養自己「收訊」的能力,聽完了「累不累」是一個判斷的標準。累了,表示用心;不累,表示敷衍。
「認識你自己」,這句鏤刻在特爾斐神廟上的名言,曾賦予了蘇格拉底一種深沉智慧的目光。而今,蘇格拉底的證明則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:許多時候,認識自己,或者認識真理,都是從認識自己的無知開始的。
黑心食品、詐騙集團等充斥於現今社會之中,人心的不安與浮動,可想而知。可是,光是焦慮與無奈,是無法解決壓抑在每一個人心深處的惶恐與恐懼。因為若無法有效地遏止這些不法的勾當,此種行為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機率,只是遲早的事,無法幸免!
「工作無須大作為,有成就即可;財富無須用不盡,夠花就可以;壽命無須到百歲,能健康就好。沒有一件事比得上健康,沒有一個惡人比得上病魔,與其每日為病痛暗自流淚,不如思索如何養生以健身。有什麼別生病,沒什麼還有命,有了命才能談健康,沒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談。」這是網路上的一段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