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過六旬拾荒婦人撿到110萬元現金,她把錢帶回家請3名子女確認是真鈔後,一家四口不受誘惑,立刻把錢送到警局,20分鐘後物歸原主,失主喜極而泣。讓我們為這了不起的一家人鼓掌喝采!

 

  曾經發生財經法律系畢業生拾獲單親媽媽2萬1千元,卻強索三成酬勞6300元,引發社會譁然,清貧的拾荒婆婆不但拒絕鉅款誘惑而且婉拒報酬。

 

  老一輩的人相信「不是我的就該一介不取,否則輕則良心不安、重則惹禍上身。」這種自我的界限是傳統中國思想長期形成的文化氛圍;年輕人受西方文化影響,有些人認為索三成酬謝金是「依法行事」,兩種價值觀是世代差異。

 

  婆婆也許沒受什麼教育,這件事卻凸顯老一代的道德觀念,普世價值深植人心。其么女說:「雖然家境不好,但從小媽媽教我們要誠實,不可貪財。」可見價值觀、道德觀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甚鉅。

 

 引述維基百科全書對於道德的解釋,道德是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。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。只涉及個人、個人之間、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,稱私德;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,稱為社會公德。

 

 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,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。不同的時代、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,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恒不變的。道德不是天生的,需要依靠社會輿論、風俗習慣、良心指導和約束,來培養而成。

 

  道德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一個尺度。當下的台灣卻反映人性中那種永遠難以遏抑的罪惡與貪慾,社會充斥著反道德,在沒有道德約束的背景下,私利的驅動使人們的創造力都發揮在唯利是圖,損人利己上,時有所聞。可是有人卻堅持在商業經營上,讓一步、忍一下、多花些成本、多付些代價去遵守道德,但它不是傻子的行為,它在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力量,使人們具有善與惡、榮譽與恥辱、正義與非正義等概念,這就是道德觀。

 

  道德好的人具有與人為善的品性,道德不好的人常心懷敵意;道德好的人遇事出於公心、心情直爽,道德不好的人遇事出於私心,心胸狹窄;道德好的人對人對事都能胸襟開闊、光明磊落,道德不好的人心胸狹窄,為了一己私利而挖空心思。因此,道德好的人富於愛心、淡泊名利、寧靜處世、助人為樂。道德好的人敬老愛幼、尊重別人,故無憂無慮、無患無求,處於淡泊寧靜的良好心態生活。

 

  回過頭來想一想,不只是年過六旬拾荒婦人拾金不昧。在這之前,有台中市婦人拾獲民眾準備繳交的全家保險費7萬1900元,送交派出所認領,並婉拒紅包。台中市國小男童拾獲1千元,騎2公里腳踏車送交派出所認領。新北市民眾拾獲民眾準備繳交妻子坐月子中心費用10萬元,送交派出所認領,拒絕酬金。同日,桃園縣拾荒男拾獲36萬元,送交派出所認領。道德好的人,比比皆是。

 

  道德者,有千古不易之理,也有日新月異之事,重如山嶽,但也可以輕輕放下。在現今多元的社會裡,道德的內容與範圍會有諸多不同的看法,但是,所謂的「道德勇氣」,要先用於保護自己的道心,以「對的事情、做就對了」的勇氣持續精進。

 

  道德是人性最自然的需求,沒有人不需要與別人相處、共生,沒有人不渴望自己被別人關懷與尊重。所以,道德是源自人類心靈最深處的本能需求-愛與尊重的需求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道德是人性最自然的需求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llbeing99 的頭像
    wellbeing99

    葳輀彼

    wellbeing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